傅氏形意拳由近代武坛巨擘形意大师傅长荣所创。傅长荣,字剑秋,号侠农,1880年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曹庄村。
八极拳,早年间也有人称做“巴子拳”。八极门始祖吴钟,字弘升,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其行侠仗义,广交艺友,并综合前人成果,经过多年苦修,集各家门派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立门户,独树一帜,自成统一,称为八极拳门。
鼻子李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先生,名树勋,字文侯,号瑞东,又号烟霞逸士,武清城关镇人。因鼻子扁平,人称“鼻子李”。
查拳是由回族查密尔(尚义)于清康熙二年(1662年)左右建立,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在回族人民中流传较广的中国传统拳术的五大流派之一。
蓟州区白涧镇杜吉素村的传统花会—少林五虎棍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经河北省深州李老能先生(1795—1881)在前人拳术的基础上创立的形意拳,以其刚柔相济,技击凶悍而威震武林,自出世以来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形意拳有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
宜兴埠永新二十四式通背拳形成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距今已有158年历史。廿四式通背拳是中国拳术之一,也称通臂拳。基本内容以其高、难、惊、险的套路,进行单打、双人对练、一对多练习,讲究手法、步法、腿法。
北仓少练老会系天津市北辰区北仓镇北仓村民间群众习武组织,创立于明末清初,距今约三百余年,历经七代传承至今。少练老会以青少年习武锻炼为主,平日练功,年节出会,老年人主要是组织管理,传授武艺,故称少练老会。
闫街村人民习武练功有着悠久历史,自大清康熙年间为鼎盛时期,至今已有300余年的习武历史,少林功夫拳集各类拳种的精华,体现在迅速利落、软、硬、轻、闪展腾挪等方面,少林功夫拳至今已传承到第八代。
蓟州区(原蓟县)北少林武术是中国少林武术的分支和组成部分。它形成于地处蓟州区盘山的北少林寺。元中统年间,嵩山少林寺雪廷福裕禅师住持北少林寺,传授寺中僧众习练少林武术,后经明代圆成禅师、明空长老等高僧,逐步形成了北少林武术,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王秦庄村已有近300年的习武历史,清康熙末年(公元1720年),村内就曾有刘姓和景姓两家组成的保镖为主的习武会馆,习武人员达30余人,曾经威震一方。村民们也在劳动之余,习武健身,切磋武术技艺,王秦庄村成为北运河畔一个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
赵堡太极拳是我国六大门派太极拳之一,她发祥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素以乾坤正气和搏击风采威震武林,是武林中的珍稀拳种,曾受雍正帝“乾坤正气”御笔褒扬。
芦新河少林长拳已有百年历史,芦新河少林长拳属于少林长拳类中合性拳种。表演过程变化难测,攻击点位不定,快如闪电。手眼结合,腰腿结合,心气结合,三合一体。
燕青拳系中国武术拳种之一,此拳起源于唐末,是以宋代燕氏历史人物燕青命名的拳系。燕青拳经历百余年多代人的切磋、磨合、创意,已然形成独特、完善并具实战意义的拳术。
两翼猿拳由张少祥先生所创,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此拳种将“通背”与“劈挂”的精髓融会贯通,在身法、步法方面独树一帜,并有一套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
高氏八卦掌产生于清末民(国)初,由高义盛所创。至今传承百余年。高氏八卦掌因演练方式独具一格,即先天掌和后天掌分而练之,不同于目前国内外流传诸家八卦掌独树一帜而自成体系,突出了,先天为后天之本,后天掌为先天之用的特点。
“北派形意拳”来自“岳家拳”,“北派形意拳”简洁明快,迅猛快捷,庄重稳健,风格独特,舒展大方,伸缩自如,刚柔相济,动静相兼,内外六合,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