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城现为延津县的一个乡,原系胙城县。在民间传说中,有着一个关于这场风沙的故事。
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决口,对于延津百姓而言,打堤修渠治理黄河成为第一大事,而太行堤“南挡洪水,北拦风沙”,被誉为“古胙地第一大抗洪防沙工程”。
延津县小潭乡有两个“吐村”,分别叫“东吐村”“西吐村”,这个“吐”因和“兔子”的“兔”有关,曾一度被写作“兔村”,后来人们嫌不文明不雅观,杜绝用“兔子”的“兔”,只准用口字旁“吐”,因为即使两个(“吐”和“兔”)字都能用,都有道理,按先后次序,也得先用口旁吐。原来,这里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奡(ào)村位于延津县小潭乡西南,地处新乡延津原阳三县交界。这个村为什么叫奡村?奡又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大有一段来历。奡村位于延津县小潭乡的最西南部,当地流传着一个“沙地行舟”的传说。上古时候,奡村村西就是黄河。黄河缺乏管理,经常泛滥成灾。奡村一带村庄庄名的来历多与黄河有关。
延津县城北二十里,石婆固村东头,有一片沙丘,沙丘上有一棵双臂合抱不住的古酸枣树,据说,延津古时被称为酸枣县就是以此而得名。至今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石婆的老妇眼看黄河洪水铺天盖地袭向乡亲,舍身跳进滔滔的黄河决口之中,随即化为一块巨石,堵住了决口,使当地人民免受灾难。后人为纪念她,塑石婆雕像坐于石鼓之上,称“石婆固乡鼓”,后逐渐传为“石婆固”,石婆固由此得名。
1862年6月4日,在延津西校场玉石关帝庙,陈玉成英勇就义,时年26岁。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尸体,并筑土修墓,数月焚香不止。为弘扬烈士业绩,延津县人民政府于1958年4月5日在陈玉成就义处竖起墓碑以作纪念,现为省级文件保护单位。
吴起城,有吴起而命名吴起城,沙压吴起城,现在榆林乡龙王庙北1公里处,新长北线路北有个历史古迹“吴起城遗址”,相传是战国是著名军事家吴起扼守黄河渡口的屯兵处。据传说是被风沙所压了,所以就有了沙压吴起城的故事。
大觉寺位于延津县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初名“上乘寺”,距今已一千二百余年,历五代宋元,至明宣德年间寺废重修,因大殿内供俸“如来”,更名为“大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