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湾古城位于江苏阜宁射阳河入海口,负海依湖,冈脉蟠结,形势雄壮。明朝后期,倭寇经常来犯,烧杀抢淫,掠夺民财,无恶不作。庙湾首当其冲,百姓深受其害。
洪武赶散又称红巾赶散、红缨赶散,明朝初年将江南人口迁徙到苏北的历史事件。当时朝廷从江南迁移大量人口到苏北一带进行垦荒,因朱元璋的部队头扎红巾,故民间称之为“红巾军”、“红军”,“洪武赶散”也被称为“红巾赶散”或“红军赶散”。
凤凰墩—停翅港的传说在阜宁县是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凤凰停翅”开始,很久以前,从西南方飞来一只金凤凰,飞到了乌龟地(今陈集镇境内)上空,盘旋一阵后在清水塘中间的土墩上停翅休息,大叫三声。
射河传说,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个地方经常干旱,河流干涸,百姓苦不堪言。一天,一只神(母)羊带两只子羊用角开挖河流,为民造福。
1942年8月底,为了进一步以文化为锐利的武器,配合抗日斗争,鼓舞人民,打击敌人,陈毅考虑将苏北的文化人集中起来,在阜宁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停翅港与华中局所在地汪朱集之间(今陈集镇老曹村)设置一个文化村。
燕子街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百年前,一对燕子飞到喻口古镇,在薛老汉屋里衔泥筑巢。与老汉相伴融洽。
马良传说,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自明朝崇德年间以来,传说元朝中期,淮安府山阳县城东有位叫马斯文的秀才(马良祖父)与其母在此营生度日。
马躲寺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辽时,遇辽将盖苏文不敌躲马于寺院,蒙佛保佑平安无恙,唐太宗为感念佛恩遂赐名马躲寺,然众说纷纭,无从实考。
数年前,阜宁人在拓掘金沙湖时,惊现一块奇石。整个石块图像清晰,纹络分明,栩栩如生。形成一个天造地设、富有神韵的恩爱场景。原来,这惊世奇石,是恒与艾的化身。她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