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北韵禅乐”2009年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禅乐即“梵呗”,是佛教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可以溯源到隋唐燕乐。禅乐包括赞(佛教仪轨中表现崇拜赞美的歌调)、偈(总结或讲述佛教教义理论或佛教事迹的歌调)及法事歌曲等。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是指通州到天津段运河(即北运河)的船工号子。它是鲜活的历史记忆,经过数百年的传承,至今仍有传人。
半截河老道会音乐属道教音乐,据传有200多年的历史。
通州官夯号起源于北京皇家工地,后流传与通州马驹桥部分村落的一种土工劳动号子,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土工工人为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歌品种,它与土工劳动紧相伴随。
京西地区山脉绵延,古有“大西山”之称。“西山秃,大都出”是一句流传了700余年的民谣,高度概括了元代建立都城时西山林木遭到大量砍伐的情景。永定河流经此地,提供了便利的水利资源。“永定河,水流长,卢沟桥北是家乡。家乡历史真悠久,村名就叫衙门口”,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
平谷区抗日歌谣,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平谷地域流行的,通过口头传播的民歌、民谣。歌词简单、质朴,具有平谷土语化、口语化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