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八音,丁村女子八音最为有名,其主要分布于徐闻县前山镇丁村及前山镇各条自然村。丁村女子八音,始创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至今传承7代,已有两百年之久。
安铺八音是中国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始创的组织者是清光绪年间该镇享有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李鹿朋秀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廉江亻厓 歌是用廉江方言“话”演唱的山歌,是人们愉悦身心的重要方式。廉江亻厓 歌属民间传统音乐,其句式七字一句,讲究押韵,音调高亢。
东乡民歌,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民间音乐,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山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
白口莲山歌,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的传统音乐,广东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口莲山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客家人自娱自乐、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主要以咸水歌曲调,用客家白话来演唱。白口莲山歌的代表作品包括《唱花》《对花》《羊角花》等。
八音锣鼓是一种华丽喧腾的传统音乐。八音锣鼓有演奏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它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粤语地区,尤其是佛山全市。
咸水歌,又称“白话渔歌”,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是水上居民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作的一种民歌,明清两代,非常兴盛。
广东南明粤曲原为粤剧的声腔曲调,后形成独立的曲种。清道光初年,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发展为自弹自唱或用乐队伴奏。粤曲是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岗雕乐》,又名《岗雕上岭》,是高明更合镇村民自发创作的一首乐曲,现流传民间已有40多年,是高明境内较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之一。
明清时期,佛山已成为全国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一,由于冶炼业发达,一些十番用的打击乐器,如金钹、大钹、高边锣、文锣等铜制击乐皆能制造,从而为十番在佛山落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广东音乐是产生、流传于广东粤语地区的民间乐种,传播海内外,曾被誉为国乐,并与粤剧、粤曲合称岭南音乐文化三大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