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江祖庙庙会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的活动,胥江祖庙,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内有北帝庙、观音庙、文昌庙,集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广东省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
佛山祖庙庙会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是融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宗教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
黄岐龙母诞庙会活动时间为每年的龙母诞辰日(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其中五月初八为正诞日),活动内容有:朝拜龙母、龙母生辰贺诞典礼、锦龙盛会、醒狮采青、演大戏(粤剧)、筹善款等。
大仙诞是指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在民间广为信仰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诞辰。每到大仙诞,前来西樵山贺诞者数以万计,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整个官山城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雷州风筝节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文化活动。以广东省雷州市为主,辐射雷州半岛部分乡镇,于端午节期间表演竞放风筝的庙会活动。每年五月初一为“风神节”,雷城北门风神庙有放风筝娱神活动。庙会日,四乡八里的群众抬着巨大的风筝前来放飞比赛,非常热闹。
陇西的四月八朝山会,也称为浴佛节或佛诞节,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宗教节日,后来融入了当地的特色。陇西的四月八朝山会不仅包含了浴佛、斋会、放生、结缘、求子、拜药王等部分,还因为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是佛祖显示降生之日,所以百姓都赶在这一天布施、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
太白山位于渭源县城西南25公里的杨庄乡,因传说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而得名。太白山庙会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众前来参与。
莲峰山庙会作为渭源县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当地民众祈求风调雨顺、祈福纳祥的重要场合,也是展示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平台。
五竹寺庙会依仗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美丽景色,以及距316国道近便的有利条件,每年的山会庙会都很热闹,这里的夫妻树和万松大观,是人们竞相留影畅抒胸臆的美好去处。
渭源县清源渭河禹王庙会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禹王庙供奉的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他因治理黄河、疏导洪水、划定九州而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和华夏国家文明初祖。在渭源县,禹王庙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地民众祭祀祈福、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草滩寺位于甘肃省渭源县祁家庙镇,据传其建寺历史久远,草滩寺庙会始于2004年,一年一届,已先后承办了多届,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和物资交流的盛会,是藏传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儒家文化融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漫坪屲的朝元山雷祖庙庙会,规模仅次于本庙,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有方圆八大庄三千多民众供奉。市场经济使这里的庙会与山会合二为一。一般从农历六月初九开始,六月十三结束。唱社戏,也漫花儿对歌,当然主要是方圆周边民众的物资交流活动。
渭源五月骡马会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围绕骡马等牲畜的交流与交易展开。
渭源县九天圣母庙会,又称“郑家庙九天圣母庙会”,起源于明代末期,主要供奉的是“九天圣母太乙元君娘娘”。
渭源县会川本庙庙会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传统民俗活动。本庙庙会一般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举行,但近年来庙会期的时日延续不断增加,由三天延至五天,甚至一周。
清凉山又称发云山,雄踞通渭县城之南。通渭县清凉山庙会是广大民众敬祀先贤、祭祀、礼佛、踏青聚会、娱乐购物、交流和传播文化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四日,会期3天。
通渭县湛龙观庙会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庙会活动,湛龙观位于常家河镇西三里许,有塔尼寺,宫名湛龙观(又名斩龙观),主要有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圣诞法会”和农历九月十九日“大势至菩萨圣诞法会”。
鹿鹿山位于通渭县北部,距县城十五公里。鹿鹿山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文化、社会风俗、人文礼仪和古老传说。鹿鹿山庙会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举行,具体时间可能会因年份和当地习俗而有所调整。
在嘉峪关庙会中,以五月十三日的关帝庙庙会最为隆重、热闹。在关城戏台上唱大戏,少则3天,多则10天,有一年连续唱了一个月。
法泉寺庙会是一个在甘肃省靖远县法泉寺景区内举办的盛大活动,该庙会融合了宗教、文化、民俗和美食等多种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信徒前来参与。法泉寺庙会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日前后举行。
铁木山庙会是甘肃省会宁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农历六月十六至二十举行,每年一次。庙会期间,举行民俗文化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上山烧香拜佛,许愿还愿的人数多达数万人,场面十分热闹。
桃花山庙会是甘肃省会宁县民众自发形成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和九月初九,桃花山都举行盛大的庙会。庙会期间,举办赏花节、避暑节和采摘节等活动。除歌舞杂技、民间绝活、辽西的大秧歌外,还有皮影戏和秦腔等演出。
潮音寺农历二月十九日庙会活动历史悠久,从明永乐年间(1404)建寺后,形成民间社火活动,当时船民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都汇集潮音寺拜观音菩萨,逐渐形成庙会活动。
独乐寺庙会起源于辽,明清时达到鼎盛,绵延至今千年有余,辐射蓟州及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京东最有影响的庙会。独乐寺庙会现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
浚县正月古庙会始于后赵时期大山大石佛雕凿落成时,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浚县正月古庙会自正月初一始至二月初二终,历时月余,规模宏大,事项众多,参会信众数百万之巨,士农工商结队到会,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性的以信仰活动为中心的综合性文化活动。
九里季子庙会又称嘉贤庙会,是丹阳市境内较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古老的庙会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十三,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吴氏宗亲很多都会来到季子庙祭祖。
柳茹庙会,是丹阳境内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庙会之一。
“唐甸三月三庙会”起源于明代的嘉靖年间。几百年来,“唐甸三月三庙会”已成为城东地区的一个文化符号。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祭祈上苍为唐甸人赐福,保佑一方平安,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重大民俗活动。
茅山东岳庙会始于明初,兴盛于乾隆年间和“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传承至今,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庙会大致包含农历三月十七小迎会,农历三月十八大迎会。主要内容有祭祀、朝山、游行、舞龙、唱戏等。
兴化蒋庄都天庙会每年三月初九举办,三天庙会期间,一年一度举办庙会纪念元末的豪杰张士诚,整个蒋庄村恰似上演一台精彩的民俗文化大戏。
一般每年的四月一日起,曹甸人便进入了清明赶庙会的日程。曹甸的庙会自古以来就是香客们追捧的圣日,也是小商小贩赶集的黄道吉日,每年清明前后几天,都会吸引附近乡镇和县市的数万名香客、商贩、游客前来曹甸。
夏集庙会源自于东岳庙“祝诞”香会。始于元代至正年间,兴于明清,复兴于民初,繁盛于解放初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生日这一天举办庙会,四乡八镇的人都来赶集,便称为“夏集”。近年来,夏集庙会已办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水乡商贸节”。
黄珏香火会是一种流行于苏北南部、高邮以北和扬州邗江北乡一带的庙会,是古代“乡人傩”的一种,也是先人在腊月举行的驱疫逐鬼、祛病消灾、追求生活安康的一种巫文化遗存仪式。
时堰庙会,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八日举办,是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性民俗文化的展示舞台。时堰庙会包括民俗表演、舞龙舞狮、文艺汇演以及游街等,精彩纷呈,让人们大饱眼福。
东岳庙会因庙而名,因庙而兴,东岳庙始建于明代。东岳庙会一年有几次,如正月元宵会,三月春会,七月河灯会。
海州白虎山庙会以其历史长、规模大、开放性强的形式,尤其是鲜明的淮海地方文化特色在苏北、鲁南地区独树一帜,现已成为展示古海州、淮海地区古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它是各地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荟萃的大舞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一,是台前县马楼镇传统庙会。这是当地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庙会活动,庙会现场人山人海、百货充盈,摆满各种商品的小摊绵延数里,热闹景观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前来。
后店子庙会也是自三月十五日始、至三月二十一日止,会期有七天,十八日正会这一天,前来赶会的人群数量达到顶峰。周围三五十里的村庄小寨、商户店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着上新衣裳,成群结队前来赶会。周边十里、二十里的村庄,大多全部出动,庙会人员可达十万之众。
张曹庙会源于明朝弘治年间,盛于清朝中后期,庙会绵延传承,至今还原生态地保留在民间。张曹庙会会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七至初九,二月初八为正会。张曹神像大棚名闻遐迩,堪称中华神源、古代水陆法会的活化石。
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四,南乐仓颉庙会一直人气不断、高潮迭起。相传,正月二十四是造字圣人仓颉的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仓颉,每年都会在春节后这个阶段进行祭拜。据统计,每年这段时间,到仓颉庙会祭拜、游玩的省内外群众每天可达到5万人。
三月三黄华庙会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洪武九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举办,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历来 豫、冀、晋周边各县的游客都会来参加三月三黄华庙会。
高都三月二十八庙会因东岳大帝(天齐仁圣帝君)诞辰而设,历史悠久,庙内现存嘉庆十六年(1811)《谓定各社该行花车事故碑记》载:“天齐仁圣大帝历有年所每岁三月二十八虔备油席鼓吹大戏,旗伞花车,故事恭祝圣诞,绕村行会,相沿已久……”。
高平民间有“四月八,神农活,炎黄子孙都记着,咱们种地全靠他”之说,传颂着人文始祖神农炎帝为开启中华文明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相传,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庄里村的神农祠(五谷庙)、炎帝陵,农民都要请(抬)出炎帝神农老爷塑像到附近各村巡视祭祀。
迎贡节是阳高民众为纪念武圣关羽所举办的大型民间传统艺术节日。农历六月廿四日这天,虔诚的善男信女们抬着美酒佳肴、瓜果供品从四面八方涌向关帝庙,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心灵中的关老爷顶礼膜拜。
孤山奶奶庙庙会日历史悠久,影响力较大,特别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奶奶庙会,主要开展祭祀地方神孤山奶奶、晋剧演出、民间艺人的演出杂耍和物资交流,附近村庄甚至全国各地的老老少少、善男信女都来这里焚香烧表,祈子求孙,或许愿让圣母保佑香烟不断者,人数甚多。
恩城正月初八鸽子会形成有500余年的历史,恩城养鸽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鸽子会形成规模在明朝中期,在当初,年轻的媳妇、姑娘平时不能出门,只逢每年正月初八鸽子会才允许妇女出门赶会,所以人们把鸽子会又称晾人会。
整理出了宁津各乡镇集会的日期以供大家参考,初一、初六:宁津、杜集、道口。初二、初七:大柳、刘营伍、相衙镇、孟集、常洼、张宅、西塘、后王、田庄。初三、初八:时集、长官、大曹、双碓、张学武。初四、初九:张大庄、保店、尤集、后魏。初五、初十:柴胡店、小店、虎皮张、张鳌。
每到农历三月三,本地及百里千里外的崇拜者自四面八方赶到东方朔祠(当地人俗称“朔庙”)、东方朔墓(当地人俗称“朔墓”),对其供奉跪拜,年复一年,延续不断。时间也由当初的一天延长为三月初三至初五共三天。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神头三月三庙会。自汉朝兴起。晋朝时盛级一时,且历经千余年延续不衰。
每年农历九月九到盐场一带聚集。并逐渐由单纯的打兔子演变为兔子交易,远处的还要在此食宿。再后来便演变成集各种商品贸易活动和文艺演出于一体的综合经济文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二月二”赶会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我国唐代时就已经十分兴盛了,张习桥村古风犹存,是可喜而又耐人寻味的。张习桥村因桥出名。虽然在悠久的历史上,这一带因改朝换代发生过人口迁移,但经代代相传,当地人还是继承下了“二月二古会”这一风俗。
天成观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天成观庙会始创于清朝初期,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武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俗仪式。
御泉寺庙会民俗表演样式繁多、精彩纷呈,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皇会”,该庙会在辽西地区盛行百余年。寺庙虽几经风霜雪雨,几度损毁,几次重建,则庙会恢复,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样式和习俗。
景忠山的庙会历史久远,它诞生发展于明朝中后期,辉煌鼎盛并贯穿于整个清代,发展到今天依然历久不衰,并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在景忠山所有的民俗活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的两次传统庙会。可以这样说,庙会因景忠山而越办越火,景忠山以庙会而名扬八方。
迁西县新集大凤凰山庙会历史悠久,始于清朝乾嘉时期,初始的主要目的是为观音菩萨庆生。庙会一般从农历二月十五开始,至二月二十一结束,历时七天。期间主要活动有:花会、戏剧、杂技、马戏、歌舞、特色美食、百货售卖、礼佛朝拜、登山踏青等活动。
永宁大集每天都有,不过周末更热闹,传统节假日最具特色。整个集市并不算很大,主要集中在一条南北向、古香古色的步行街上,但是各种特产、小吃、传统手工艺制品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遛娃简直太轻松。
厂甸庙会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规模盛大,京味浓厚,闻名遐迩。解放后厂甸的庙会仍一直举行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依然红火热闹。从1964年开始,由于有碍交通,厂甸灯市停办,偃旗息鼓37年。2001年,北京市政府宣布恢复厂甸庙会。
杨镇大集兴起之初,就依托庆春耕结束时的药王庙会和庆秋收后的娘娘庙会形成,是传统民俗之一,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一、六就是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