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罗罗腔是一个地方剧种,受其流布地区的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它的艺术特色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其表演角色行当分生、旦、净、末、丑。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门”为主,表演上讲究“四功五法”,表演程式规范成套台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细微处透射着雁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气息。
大涧道情,大涧道情戏音乐体制主要以唱腔为主,同时也吸收了北路梆子和晋剧的音乐元素。其唱腔以真嗓演唱,清悠委婉,悦耳动听,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板式有慢板、铜器垛、头性、二性、三性。其唱腔曲调,相传有72大调,若干小调,今存套曲12种50多曲。
红石塄秧歌剧最早可追溯到清代的中叶,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今流布于山西省东北部,始创于1927年,红石塄村1945年创建了红石塄秧歌业余剧团。红石塄秧歌,主要唱腔以咳咳为主,内容以传统小戏为主,人员少,不受舞台大小限制,台词生动活泼。
岸底村历来就有正月里舞龙舞狮的传统,当地把这种表演形式称为“耍十支”。“岸底耍十支”是大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