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淮海锣鼓又称为“大鼓书”或“工鼓锣”,是曲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它主要流传于淮海地区,故被称为“淮海锣鼓”。它的表演者只有一人,道具只有一面直径不足八寸的铜面小锣和高、宽不超过五寸的皮蒙小鼓。
曹甸“十番锣鼓”源于宫廷昆曲音乐,融演奏、演唱、打击乐为一体,是当地一种特殊的文艺形式。
卸甲肩担木偶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有百年的历史,而民国初期和上世纪30至50年代是肩担木偶戏最为兴盛的阶段。
泰兴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木偶戏亦称傀儡戏,泰兴是我国的木偶之乡。泰兴广陵镇是木偶之乡的发源地,这里的木偶剧起源于清朝中期,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
江都武坚莲湘花鼓约起源于明代由安徽凤阳传至武坚,后成为当地农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扎根繁衍,世代传承。
张店锣鼓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以其悠久的历史、恢弘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东方神韵著称于世。江苏灌南县张店镇所在的苏鲁豫皖一带,一直盛行重大节庆表演锣鼓的习俗。
《姐儿溜》是流传于东海县马陵山区的一种民间小曲,贫苦的山区农民为图快活,多靠唱《姐儿溜》谋生。因此口述文化特别是民间小曲相当丰富,至今伤流传有谱小曲近200种。
打坐堂是在城隍庙会上以唢呐吹奏和打击乐器演奏的一种表演形式。打坐堂就是城隍庙会中的一个重要的集娱乐与选拔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形式。届时,由各家组成人马,集中进行表演,每家的基本程序为:1、满堂锣鼓;2、吹打锣鼓;3、细吹细打;4、满堂收尾。
新城踩高跷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发端于传统节日,成熟于习俗集会,兴盛于宗教庙会。清代十二圩盐务总栈,每年春节都邀请新城踩高跷、在江边码头演出一个多月。高跷有文跷、武跷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