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扇鼓舞是一种伴随着民间巫术和祭祀活动而发展传承下来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多在迎神打醮时举行,由师公(即巫师)表演。
傩舞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人类学、历史学、民众学等众多科学,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古代驱逐疫鬼仪式的一种巫舞,后成为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由中原及闽南传入,在雷州城乡流传。
木港打花棍是一种具有体育竞技特色的民间原始舞蹈。主要流传于木港、枫林、排市一带。其道具是两根五尺余长、坚韧、击声清脆的鸣啼竹。粗度适于青少年手握,最尾一节可开槽并栓入几个铜钱挂上红缨。
三姓萨满舞,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舞蹈形式,萨满舞起源于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在萨满教的祭祀、驱邪、祛病等活动中,萨满(巫师)会通过舞蹈来与神灵沟通,祈求神灵保佑或驱邪治病。
阳新抛彩球是阳新县广泛流行的一种节庆游艺活动,抛彩球是地花鼓中的一个舞种,以道具彩球系竹杆,被抛打歌舞而得名。
“划旱船”是阳新县各地特别是三溪国和、宏卿一带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传说它起源于古时的三溪口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水上赛龙舟。
阳新板凳龙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白沙镇、太子镇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富有武术技巧的民间传统舞蹈表现形式,阳新板凳龙历史悠久,俗称“邢家板凳龙”,相传始自清顺治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大和滚地龙有名涌神龙、滚神龙、芋子龙、伏地鳖,是一种独具风韵的民间舞蹈。流传耒阳北乡(即大和、雅江一带),据考证,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