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凤凰、唱麒麟起源于扬中地区,后因靖江涨滩,扬中好多居民移至靖江沙上居住,唱凤凰、唱麒麟的习俗也随之传入靖江,至今已有200年左右历史。唱凤凰、唱麒麟一般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和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
“丹剧”的前身是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曲艺“啷当”。根据史料记载,它是由丹阳善增观中的道士发起,及后在清代道光年间开始盛行。
东台渔鼓道情始于明末清初的道情戏,源于道教的歌"道情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是一人独唱或数人合唱的中国民间传统曲艺。2020年,渔鼓道情入选第五批盐城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兴起于明末清初,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开山鼻祖为明人柳敬亭。扬州评话表演讲求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生动。
泰兴说唱,又叫泰兴唱书。据《扬州曲艺志》记载,泰兴说唱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手持唱本,无伴奏根据唱本说唱。以七字调、十字调为主,唱书书目颇多。
扬州清曲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扬州清曲传统上是不化装、无说白和无形体的表演,风格轻便简洁、朴实无华。
出生于兴化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先生创作的“板桥道情”唱词精炼、曲调优雅,是“道情”艺术的精华。板桥道情雅俗共赏、寓意深刻,受到群众欢迎,传唱至今。
曹松庆说书是用靖江方言讲述故事的一种表演方式,曹松庆说书是跟其父曹全保所学。曹全保已于1983年病故,享年73年,他生前说书50余年,师从靖江康兴德裕庄人张金和。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源于江苏扬州,其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扬州古琴活动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
作为民间曲艺艺术门类之一的盐城方言快板,其群众性基础非常广泛,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盐城方言快板表演由演员手持响板,自行打板表演。一人为“单口”,两人为“对口”,三个人或三人以上为“群口”。段落之间即过门,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