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蟹汁在北海由来已久,一直是本地人饭桌上常见的生腌美食,北海人喜欢吃。在北海人看来,沙蟹汁可以“蘸一切”:无论是白切鸡、白灼虾,还是最朴实无华的一碗白粥,在沙蟹汁的修饰下,都能带出至高无上的香气。
象鼻螺是北海当地传统的海产,经济价值高,已经成为北海人的主要人工养殖海产品和日常招待客人的海鲜大餐。2022年,北海象鼻螺产量预计达6万吨。
和海鸭蛋一样出名的还有青山头的海猪,海猪,是在海边散养的猪,都是吃着海上的鱼、虾、蟹及贝类、藻类长大的。其肉质无比鲜美,炒食时,肉质香、甜,有海鲜的味道。
海鸭蛋是铁山港青山头村的一种特产,这里的海鸭以海滩的小鱼、小虾、小蟹、小螺等为食,使得海鸭体肥蛋多,蛋黄晶红、味美鲜香。蛋黄还会流油起沙,咸淡适中,很适合配稀饭,营养丰富,口感细腻。
南康水籺历史悠久,始产于清乾隆年间,吃水籺的习俗最早源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这是南康地区的风俗。现在水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老少适宜、受广大民众喜爱的食物。
点花灯在大王岭有着一种很浪漫的祈福活动。灯,在海洋文化里,代表希望和指引方向的作用,茫茫大海,看到灯光就意味着满载收获平安回到。在以男性为主的海洋文化里,生个男孩意义非凡,所以点花灯有告知乡里,并接受祝福的意义。
花灯是南康闹元宵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泛流行并富有群众性的活动。南康花灯会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历代都长盛不衰。每年的年初八至元宵节,南康花灯荟萃,争奇斗艳,人们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祈望新年行好运。
赤江制陶业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品包括生活日用品煲、盆、缸、钵和炻瓷餐具、茶具、日用瓷器等,以及手工艺品。赤江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北海市铁山港区、银海区、合浦县石康镇、钦州市浦北县等地。
涠洲米散是北海涠洲岛的特色小吃,是岛上人家待客的传统特产。它的主要材料为糯米、花生、蔗糖,制作出来的涠洲米散松软酥脆、甜而不腻,米散香甜可口。
鸡屎菜是北海的一道特色腌菜,它的原材料为白萝卜头部一小节与枝节部分,虽原材料普通常见,制作工序简单易行,但其独特的口味,受到普罗大众的喜爱。
腊味制作在北海的出现可追溯至清朝时期,“昇平腊味”沿袭至今已有百余年,是具有北海特色风味的传统腊味,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腊味产品较为丰富,主要有腊肠、腊肉、腊肉饼、板鸭、腊鸭等。
老船木家具,常被赋予一帆风顺、驱灾避邪、吉祥如意的寓意。北海老船木家具具有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技艺精良的特点,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独树一帜。
北海的木船制造工艺历史悠久,在北海市铁山港区、银海区、海城区以及合浦县都有分布。是我国古代南海航线的一种重要船型,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百姓有贴门神的传统习惯,旨在祈求喜庆吉祥、驱邪护正。北海、合浦的渔、农民逢年过节都喜欢张贴门神画,内容包含关公、张飞、秦琼、尉迟恭、岳飞、三英战吕布、喜庆丰收等,形式简洁,极富民间色彩,是北海市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北海对虾属甲壳,对虾科。产于沿海,而以营盘镇居多。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年都有大宗干、鲜品及虾油远销国内外。
银海区文蛤就是俗称“车螺”,是中国南海主要贝类资源之一。肉特别鲜嫩可口,汤、烩、炒食均可,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壳可药用。
银海生蚝(牡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脂肪7%-11%、肝糖原19%-38%。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
银海区沙虫又名方格星虫,形状似根肠子,粗度一般为5─8毫米,长度一般5~10厘米。味道尤其鲜美,可鲜食、亦可晒干后食。干制后炸、炒、炖、烩、煮汤均可。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侨港卷粉在北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道美食最初是由越南人引入的,叫越南卷粉,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北海侨港一带的特色美食之一。
北海市银海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该区推广种植的“北甜一号”哈密瓜,大棚种植的哈密瓜每个重约4到5斤左右,果实金黄,上面布满了网格状的纹路,瓜肉香甜爽口,备受市场青睐,目前已远销全国及海外。
北海蟹仔粉是一道以新鲜北海蟹为主材制成的传统汉族名点,它将蟹肉磨碎,加上粉、蛋清、菜叶等材料拌匀,放入锅中蒸煮而成,口感细腻,香气浓郁。这道菜以蟹味为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自远古以来,在北海市侨港镇的海洋传统文化民俗中,都有每年端午节举行海上“扒龙船系列活动”的传统习俗。
开海——北海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活动,是渔民千百年来祈求渔获满仓、出海顺遂平安的一种仪式。在北海的海洋传统文化民俗中,都有每年举行开海(以前称为开渔仪式)的传统习俗。
合浦白切鸡又叫白斩鸡,是粤菜系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浸鸡类。其特点为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此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久吃不厌。
沙虫含丰富蛋白质,可鲜食、亦可晒干后食,炸、炒、炖、烩、煮汤均可,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无比,价格上比较昂贵。
合浦盖籺是合浦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合浦公馆镇的盖籺最为有名。它是用大米磨粉蒸制而成,分成几层,吃起来很有层次感,冬夏皆宜。从出现至今一直是合浦人喜爱小吃之一。
三角粽是合浦县比较常见的粽子了,无论是什么任何时节,大街小巷一直都有它的身影,合浦的粽子比北方的要大一些,每个在1斤上下。主要原料是糯米(学名:灿糯),馅料有红豆,猪肉等。
虾仔籺是合浦的特色小吃之一,因籺上放有新鲜的虾仔而得名。鲜香酥脆又便宜的虾仔籺,是一种老少咸宜的美食。
合浦扣肉,公馆镇的名气响,早已家喻户晓,它的美味,让许多饕餮之客“吃过翻寻味”。这道美食更是每家每户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
叶麻籺就是用叶麻做成皮,馅料一般包芝麻糖或者没有心的。又称元麻籺,是合浦人喜欢的传统特色小吃,吃起来元麻叶子和芝麻凝聚成独特的香味,香溢满口,非常好吃。
合浦叶子籺又叫捎叶籺,顾名思义就是用叶子包起来的籺,也是合浦的特色之一。捎叶籺是用糯米粉、黄糖、水和又揉制而成的,叶籺软糯粘牙,内陷香甜。
合浦海货丰富,合浦油泡海鱼加工技艺富有地方特色,是北海饮食文化的一大瑰宝。主要原材料是北部湾海鱼:飞鱼、金鲳鱼、马鲛鱼、大眼鸡、巴浪鱼、红三鱼等。
合浦竹壳籺是用糯米、蔗糖、纯净水手工精制,用竹壳包裹,以其清香竹味,软韧爽口,甘甜美味而驰名。
东园家酒是北海合浦的著名特产之一,为合浦东园饭店黄氏的祖传秘方酒,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属于药酒,具有保健作用。
合浦大月饼起源宋代,在清末民国初期逐渐兴起,以“皮薄馅足、松软香甜、色泽澄黄,油而不腻”的特点大受市场欢迎。
沙谷米又称黑珍珠米,以状元薯的淀粉为原料制作而成。是合浦乾江的传统食品,煮熟的黑谷米加糖即成沙谷米糖水,亦可加入牛奶,茶等制成珍珠奶茶,视季节可冷、热食用,口感爽脆润滑,是一道具有浓郁的北海地方风味小食。
合浦金花茶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特产,逐渐也成为了合浦一张闪耀世界的文化名片。2016年,合浦金花茶种植户1000户,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
“浦康牌花生油”是合浦知名的花生油品牌,历来以品质纯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著称,是合浦名牌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合浦豇豆为当地的特产,种植面积广超过17万亩,合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豇豆之乡”。产豇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钙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外形美观、口感脆嫩、品质上乘。
香山鸡嘴荔枝是广西稀优荔枝品种之一,因果核形似鸡嘴而得名,素有“一尝鸡嘴荔,不食天下果”之美誉。香山鸡嘴荔枝原产于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马拉坡,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
合浦文蛤肉色玉白,肉嫩味鲜,口感爽滑。合浦县是我国著名的文蛤产地之一,这里地处北部湾,具有海域污染少、海湾地势平缓、海水盐度低等优越条件,所出产的文蛤比许多海区的品质略好。文蛤养殖有近十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
南流江玉石既可以作为奇石观赏,也可以精雕细琢成饰品佩戴,集科普、观赏、装饰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奇石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贝雕画是以贝壳、海螺为原料,经雕磨、堆贴而成的工艺美术品。题材分人物、花鸟及山水三大类。产品有15种规格、1600余品种。以花卉贝雕为最佳,如牡丹、月季、龙菊及芙蓉等。
合浦木雕不仅结合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还融入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特别是海丝文化。合浦通过木雕这个载体,传承宣扬了合浦的人文历史文化,为合浦赢得了广泛赞誉。
合浦是著名的“中国南珠之乡”,是中国南珠的重要产地,生产南珠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合浦珍珠细腻器重、玉润浑圆,瑰丽多彩、光泽经久不变,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美誉。
“东海歌”(又名“大堂歌”或“大唐歌”),是20世纪以前合浦民间盛行的一种民歌,流传于广西合浦县常乐镇以及北海市区、钦州市的犀牛脚等地。
《新渡古圩传奇故事》以口头传承历史事实,以史实加文学方式强化记忆,以趣味性渗透人们心灵,让历史故事代代相传,引人向善、向美,具有传承历史、播种文化文明的作用和考古、文学创作、旅游开发等的参照价值。
《六湖垌传奇》是关于六个天然湖泊的神话传说。包括“龙王三太子拓六湖垌为海疆”、“养珠湖为合浦珍珠哺育珠苗”、“孕育千年南珠之宝——夜明珠”等传奇故事。
《阿斑火》是北海合浦沿海一带渔农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文昌塔的传说》是合浦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传说之一,与《合浦珠还》一起成为合浦古文化中两颗灿烂的明珠。
合浦金银首饰制作传统技艺,是中国传统贵金属首饰制作工艺的一支脉,是我国古代先民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富有创作力和想象力的艺术珍品。
南珠,就是产于合浦附近海域的珍珠,是珍珠中的极品。以其品质优、有故事,有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而著称,有“天下第一珠”的美誉。
自古以来,刀山火海用来比喻非常危险的地方。而上刀梯过火山的引申义为不畏艰险,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任务。上刀梯过火山是民间庙会、贺事、祭社、做平安的一项热闹杂技表演,主要流传于合浦县党江镇,
李家拳,是中国南拳五大流派中的其中一个拳系,历史考究可追溯至明朝末年,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据1982年第三期《广西体育史料》中一文记载,南蛇过垌即源自南拳中的李家拳。
《老杨公》是源自中原古老的宗教艺术,盛行于北海、合浦、钦州讲“廉州话”的地区,是一个特殊的民间艺术品种,已有几百年历史。它用“廉州话”演绎,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合浦公馆木鱼”(又名“牡丹花”、“金牡丹女”、“金牡丹”)是合浦人民群众,特别是当地客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说唱形式。源于合浦廉湖书院(旧址在公馆至曲樟途中,今曲樟乡荷树坪村路口处),伴随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珠还合浦”(又名合浦珠还),原是发生在东汉顺帝年间的一个历史事件,阅历一千多年,逐渐演绎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凝练为成语典故。
合浦角雕是广西本土代表性传统工艺美术。利用当地牛羊角为主要原料,经开料、削坯、精雕、组装成各类水族生物、飞禽走兽、花鸟草虫等工艺品。
九碗十三花是回族群众的宴请菜肴,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九碗十三花的菜主要原料是牛、羊、鸡肉及时令蔬菜,制做中多为蒸制,很少过油炸或炒,因此吃起来爽口不腻,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