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弹鼓舞同其它民间舞蹈(如狮子舞、龙灯舞、跑竹马等)一样,均为当地民众正月十五闹元宵举办的民间文化活动形式之一。队员们舞动时都有比较严格的动作要领及节奏节拍。伴奏乐器主要有锣鼓、镲、唢呐,并有锣鼓点、唢呐曲谱。
宁津小八极拳也叫四节八极拳。四节者:手、足、肘、膝。讲究四节并用八击连环。翻手、叠腕、寸艮、抖展、犁行、封进、低铲、后弹为本拳特点。1984年,经山东省武术科研部门考察认定,宁津小八极拳属于稀有优秀拳种,列为山东省重点挖掘整理项目,并录像存入中华武术文库。
神头香椿是正宗紫芽香椿,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神头镇驻地及其以北方圆7华里的槐里、南街、高庄、李家楼、王良家等村庄,犹以槐里村的香椿为佳,至今仍有几株百年香椿茁壮生长。其主要特征是:嫩芽紫红,粗壮肥嫩,香味浓郁,口感美妙,营养丰富。
陵城区继承和发扬龙山文化黑陶艺术,取当地得天独厚的陶土为主要原料,以手位坯成型、其堆、雕、镂、刻、画、刮等技法,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硬如瓷”造型典雅,古朴大方艺术精湛之特点。
“徽王庄镇被誉为‘林果之乡’,尤其以玫瑰香有机葡萄最富盛名,是陵城区的一张特色名片。在玫瑰香葡萄种植园,一串串葡萄沉甸甸地垂于藤蔓,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粒粒饱满、味美的葡萄令当地居民和游客赞不绝口。
边临镇侯庄村种植的红薯以甜度高、口感好享誉各地。已注册了“侯庄牌红薯”商标,为推动“侯庄牌红薯”多渠道走向市场。
每到农历三月三,本地及百里千里外的崇拜者自四面八方赶到东方朔祠(当地人俗称“朔庙”)、东方朔墓(当地人俗称“朔墓”),对其供奉跪拜,年复一年,延续不断。时间也由当初的一天延长为三月初三至初五共三天。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神头三月三庙会。自汉朝兴起。晋朝时盛级一时,且历经千余年延续不衰。
每年农历九月九到盐场一带聚集。并逐渐由单纯的打兔子演变为兔子交易,远处的还要在此食宿。再后来便演变成集各种商品贸易活动和文艺演出于一体的综合经济文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陵城六月六晒衣节俗称“晒衣节”。是日,过去人们常把贵重衣物、书籍拿出来晾晒,据说这天晒的衣服不生虫,旧时寺庙这天晒经书,善男信女们常去观看,以至形成庙会。
陵城区民间传统文艺主要是秧歌。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凡举办秧歌的村庄到邻村去跑场,俗称“散灯”。秧歌形式主要有秧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高跷、跑旱船、龙灯、狮舞。
蹦鼓舞又名跳鼓舞,它流行于我区东部糜镇、宋家、滋镇、义渡、郑寨、神头等乡镇。蹦鼓舞起源于元朝,蹦鼓舞有史六百年来,经久不衰,每逢元宵佳节,群众便自发地组织起秧歌舞队,走街串村地表演,相沿成俗,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自娱性表演艺术。
流行本区的大鼓书,多为西河大鼓。开说时,说书人右手执鼓槌,左手执铜键,旁有一人伴以三弦,有说有唱有动作,很吸引听众。说唱的内容先是“瓦岗寨”、“呼延庆打擂”、“杨家将”等,后改说现代小说《林海雪原》、《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
陵城区与杂技之乡吴桥县毗邻,故多杂技艺人。但大都是业余杂技爱好者。节目有魔术、叼花、马术、爬竿、柔术、车技、蹬技、空中飞人等四十余个,颇受观众欢迎。
俗称吹鼓哒子或吹鼓手。如今民间办“红”、“白”事,仍沿用雇“吹”的,以示隆重,用以助兴。所用乐器有:鼓、板、唢呐、嗽叭、管子,所唱内容多为传统剧目片段和现代流行歌曲。
“二月二”赶会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我国唐代时就已经十分兴盛了,张习桥村古风犹存,是可喜而又耐人寻味的。张习桥村因桥出名。虽然在悠久的历史上,这一带因改朝换代发生过人口迁移,但经代代相传,当地人还是继承下了“二月二古会”这一风俗。
乐陵金丝小枣始于春秋,兴于魏晋,盛于明清。乐陵金丝小枣品质优良,皮薄肉厚,核小色美,肉细汁多。晒干的金丝小枣掰开后,能看见果肉间有缕缕金丝,故名“金丝小枣”。乐陵小枣现有100多个品种,乐陵市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原产地”。
鲁西黄牛以其体身躯大、遗传性能稳定、挽力强、耐粗饲、宜管理、皮肤干燥富有弹性、役肉兼用而著称。鲁西黄牛体躯高大,前躯发育好,肌肉发达,体质结实,结构匀称,适应性强,皮薄,产肉率较高,肉质鲜嫩,脂肪均匀地分布在肌肉纤维之间,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有“五花三层肉”之美誉。
奎台小米窝头窝头的起源无从考证,但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窝头色泽鲜黄、口味香甜,如今的奎台窝头,制作出十几种品系,代表作有虾酱窝头、园菜窝头等,被山东美食协会授以“山东名小吃”称号。
乐陵马蹄烧饼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马蹄烧饼制作考究,经济实惠,易于储放,携带方便。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里嫩,酥香兼备,香气四益,色、味、形俱佳。
“刘武官豆腐皮”以色泽金黄、香、醇、韧富有弹性,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适合人体的十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而很具特色、名闻遐迩。
郭氏铁羊蝎子由郭氏夫妻二人自主研发,将羊蝎子用铁锅小火秘制而成,故名为“郭氏铁羊蝎子”。羊蝎子即羊脊骨,素有“补钙之王”之美称,其肉香嫩而不腻,骨多髓而不滑,味浓香而不膳,深受消费者喜爱。
老石羊汤由烹饪名师石秀峰于1980年创立,以祖传秘方为基础,发扬传统工艺,采用20多种中草药秘制而成。老石羊汤鲜香味美,绿色营养,是集健康与美味于一身的上等佳肴,深受广大食客喜爱。
田园风牌阿胶金丝枣始创于1985年,采用东阿阿胶和乐陵金丝小枣为主要原料,科学配方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获得省优、部优、国际金奖等诸多奖项。2014年9月获得“德州名小吃”称号。
长官高记窝窝头创始于19世纪50年代,高广途15岁,经亲戚介绍到北京一王爷家帮厨学艺10余年,艺成后在宁津县长官镇南街开办饭馆维持生计,因其制作的小米窝头深得大众喜爱,供不应求。2009年,高国路将高记窝头从宁津县长官镇南街迁至乐陵西城区。
炭烧乳鸽原为满族皇家菜,类似于“叫化鸡”,用黄泥包裹用炭火焖制而成。是清朝历代皇室成员喜爱的美食,民国初年由乐陵朱姓先人闯关东时得到秘方并带回家乡。2006年,由乐陵市龙都鸽子王酒店结合现代工艺重新推出,该产品现已发展成为乐陵及周边地区人人皆知的特色名吃。
百枣纲目枣产品。选用优质婆枣,经机器去核、瞬间高温杀菌、分段煮制、变温烘干等工艺精制而成。枣香浓郁,口感滑润香甜,美味可口。
乐陵黄粉虫是乐陵市的特产之一,黄粉虫又叫面包虫,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其含量大大高于鸡蛋、牛肉、羊肉等常规动物性食品,且有易于消化吸收,被誉为昆虫中的“蛋白之王”。
乐陵马铃薯(土豆)是乐陵的特产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乐陵马铃薯富含花青素、多酚、抗氧化活性物质高于一般品种,具有软化血管、抗衰老。可预防癌症、增进视力、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改善睡眠等。
大孙乡以沙质土壤为主,地下水量充沛,瓜果香甜可口,地瓜种植是大孙乡的传统产业,亩产6000斤左右。大孙地瓜色泽红润、个头硕大,香甜糯口,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铜、磷等多种元素。
大孙桑葚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成熟的桑椹果(紫、红)营养丰富。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葚又被称为“民间圣果”。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
大孙花生品质好、粒形圆、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孙乡种植的花生蛋白质和胡萝卜素高于普通品种。大孙花生色泽亮丽,香中带甜,籽粒饱满,出油率高,以其沙质土壤地理位置、绿色有机种植技术、优良的食用品质受到当地人的青睐。
乐陵蜜酒采用驰名中外的乐陵特产枣花蜂蜜为原料,优质大麦芽为辅料,在控温,封闭,无菌的条件下,经纯发酵精酿而成,此酒保持枣花蜂蜜和麦芽汁的天然营养,并生成对人体有益的18种氨基酸,VB1\VB2\VC等多种维生素,铁、磷、钙等微量元素及酶类活性物质。
丁坞镇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土壤质地较好,环境优越,无工业污染,为奶牛的生长提供保证。喂养奶牛的牧草都是用的当地种植的优质苜蓿,保证牛奶的品质。日产鲜奶50多吨。奶牛养殖已发展成为丁坞镇的特色畜牧产业。
丁坞韭菜种植是当地的特色菜品,目前有3000亩的种植面积,是无公害产品。丁坞韭菜叶、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种子等可入药,具有补肾,健胃,提神,止汗固涩等功效。
乐陵帆布主要产自乐陵市寨头堡乡,随着帆布行业的不断发展,寨头堡乡获得“中国帆布之乡”“纺织特色产业乡”的称号。乐陵帆布已有30多年的产业历史,有大大小小的帆布厂上百家,不仅安置当地大批劳动力,还是群众的收入来源之一,乐陵市寨头堡乡目前生产能力8000千米,拥有国际、国内先进和帆布生产设备、技术,帆布贸易遍布全国,产品畅销美、日、韩、东南亚及全国20多个省市。
花园甜瓜是花园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乐陵花园镇种植甜瓜占地达400余亩,花园甜瓜种植历史悠久,瓜形丰满,高贵典雅,品质绝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浓香味甜酥脆,风味极佳,誉为瓜中珍品。
乐陵养蜂业历史悠久,乐陵枣花蜜久负盛名。乐陵枣花蜜的特点主要是:透明度高,浓度达44度,色泽鲜亮,含糖量高,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润肺、滑肠、解毒、止痛等功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滋补佳品。
乐陵土猪繁育中心位于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乐陵市,养殖过程添加金丝小枣作为饲料,更有助于人体健康;肉质鲜嫩酥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味浓郁鲜美可口。乐陵土猪肉尤其适合老年人、儿童、孕妇及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是馈赠亲友、居家食用的上品。
乐陵黄夹镇是我国北方地赫赫有名的“中国面点师之乡”。黄夹馒头表皮光滑、外形美观、有弹性、内部气孔细小,而且麦香味特别足,吃起来爽口、有咬劲。
“大实话”是在清嘉庆年间由逃荒人传至乐陵孔镇姚孙村。由杨子祥、杨玉坤改编而成,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实话”唯一乐器和道具是“木瓜”也叫“哈尔虎”。
东路梆子”剧种,是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相传在宋朝初年,一群进京赶考的落榜秀才,在客栈相遇,为抒发抑郁情怀及对时局的不满,在一起敲打演唱而形成此剧。
“河北梆子”是我国三大剧种之一,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流传到乐陵后,经过改编、创作成为鲁西北乐陵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
乐陵金丝小枣的传说汇集了20余篇关于乐陵金丝小枣的传说,这些传说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乐陵金丝小枣的起源、发展、栽培、加工、医用保健价值,是展金丝小枣风采、研究金丝小枣价值的宝贵资料。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乐陵左家派西河大鼓就是由乐陵的鼓书艺人左玉玺在民国初年创制,融合了东路大鼓和西河大鼓的众多优点,对西河大鼓唱腔进行改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乐陵左家派西河大鼓的风格。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氏唢呐吹咔”创始于清朝末年,以家传的形式流传,至今四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刘氏唢呐吹咔”是在鲁西北民间运用较广泛的演出形式之一,常用于戏曲等。
尚派形意拳是武坛巨擘、一代宗师尚云祥先生所创。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尚先生精通百家却专攻形意,深得形意真谛。
“王母殿的传说”有着非常充实的内容,充满了神话色彩,内容完整,故事衔接性好,把王母殿的传说从起源、发展等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出来,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它的价值和用途。
清朝中期,根据满族八大碗改良而来。兴城八大碗讲究的是一肉二汤三滋补,四蒸四炖。主要是指:家常豆腐,原汤肉丸,古法蒸焖子,阿玛蒸肉,笨鸡炖蘑菇,原味蒸鱼,海米油菜和酸菜炖猪肉。
古城面茶,这是兴城人特有的早点。面茶是辽西地区知名的美食之一,面茶的秘技在于其加入的配料和吃食,即麻酱和果子,它们让面茶原本单一的口感变得丰富。
漫步兴城古城,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就是当地有名的花生糕,兴城花生糕用本地红崖子花生制作而成,红崖子花生口感酥脆,香味浓郁,其他花生不可比拟。
山海关浑锅作为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山海关的味觉代表。作为秦皇岛市美食之一,其制作选材讲究。东北酸菜打底,加入高汤将海鲜、五花肉、排骨、肉丸子、焖子、冻豆腐等食材一起炖煮。当热气腾腾的浑锅端上餐桌,荤香飘散,美味可口,一家人围坐一起,大快朵颐,其乐融融。
“全羊席”传入兴城是在清朝末期。兴城全羊席是取羊身上的各个部位,用炸、烹、扒、焖等26种方法烹调而成。全羊席由112道菜、16道点心组成。分4次上席,每道28个菜和4道点心,又称翻桌席。讲究色、味、形。兴城全羊席所有菜名中很少露羊字,可谓“吃羊不见羊,食羊不觉膻”。
碱厂满族乡碾盘沟红南果梨产自于兴城市碱厂满族乡碾盘沟红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红南果梨树及其他水果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精品水果220万斤。该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
富硒SOD苹果产自风光秀美的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这里群山环抱,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小区域地理气候,是兴城市红富士苹果栽植的适栽乡镇。目前,富硒SOD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4100亩,年产苹果近万吨。
兴城市生产的鲜品有平菇、秀珍菇、滑菇、鲍鱼菇、香菇、姬菇、茶薪菇、榆黄蘑,年生产量8000吨;干品有灵芝、北虫草、黑木耳、滑菇、榆黄蘑、鲍鱼菇、平菇,年产量220吨。
兴城多宝鱼是当地的特产鱼种,产量丰富,皮下和鳍边含有丰富的胶质,口感滑爽滋润,肌肉丰厚白嫩,胶质蛋白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鲜美,为世人所喜爱。
徐大堡海参属刺参(俗称辽参),生长于辽宁境内北纬39°附近渤海海域,是旅游胜地兴城市下辖滨海小镇—徐大堡镇的特产,海域内的小海山岛和长山寺半岛水位颇深,周围礁石密布,湾内潮汐顺畅,水体蔚蓝洁净,有品种丰富的海澡和微小生物,是海参自然生长的福地。
红崖子花生,也称兴城花生,因主产于辽宁兴城红崖子满族镇而得名。花生播种面积10万亩,亩产300公斤以上,年产花生3万吨。因红崖子地区土壤及气候条件等诸多特定因素,这里所种植的花生所含营养非常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E、钙、锌、铁、锶等无机盐类。
“元宵节摸狮子”是兴城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民俗,表达了人们祈盼祥和安康,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为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随着兴城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外地游客也纷纷加入到摸狮子的队伍中来,这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动,已成为兴城旅游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