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红杏产于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气候环境,造就了"北寨红杏"特有的品质。
北寨红杏主要有以下八大特点:一是果大形圆,平均单果重40克,最大单果重达110克;二是色泽艳丽,黄里透红;三是皮薄肉厚核小;四是味美汁多,甜酸可口,含糖量12%-16.5%;五是鲜食不伤胃,食用后口有余香;六是干核甜仁,杏仁香脆可口;七是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果糖、果酸、蛋白质、钙、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八是耐贮运,常温下可贮存20天左右,长途运输不油皮。
1982年就被北京市果品鉴定协会确定为名、特、优产品,1995年又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1982年被北京市果品鉴定协会评定为名、特、优农产品之后,1995年全国著名果树专家闪崇辉正式命名为“北寨红杏”,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果树技术培训教材》。
产品特点
北寨红杏营养丰富,经专家检测,北寨红杏富含、磷和钾等多种营养成分,鲜食不伤胃;含糖量高达12%~16.5%;且耐贮运,常温下可贮存20天左右。特别是该杏均为干核甜仁,长期食用具有润肺止咳等显著功效。
历史渊源
平谷北寨红杏是由野生山杏芽变而来,已有百年栽培历史。
北寨红杏是北寨人自己选育出来的品种。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最先是当地村民发现了有那么一两棵杏树结的杏特别好吃,用他们的话说是野生杏“牙变”的结果。北寨人就将其进行了嫁接,从一两棵,发展到上万亩。如将北寨的红杏树移出山口栽培,口味就变了。
产地环境
北寨村位于平谷区南独乐河镇最北端,地处深山区,海拔135~151米,明代成村。有着“中国红杏第一村”之称的北寨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隶属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处燕山山脉东端浅山区的一条狭长的山谷里,地处深山区,海拔135米至151米,最高山峰海拔775米。村域面积2.3万亩,山地森林覆盖率达95%,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植被茂盛,泉水潺潺,是天然的“避暑氧吧”。
北寨村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7.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44毫米。长年盛行西北风。白天日照充足,气温高,夜晚温度降低很多,昼夜温差大于15度/日,由于北部四座楼海拔较高,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小气候。长年盛行西北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有利于红杏糖分的积累。
北寨村的土壤由火山岩分化而来,主要以褐土为主,面积为0.36万亩,(约合2403.45公顷)。土地厚度50厘米以上,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丰富,氮的含量为1.03克/千克,有效磷的含量为23.53毫克/千克,速效钾的含量为190.24毫克/千克,养分充足。氮磷钾的含量比例,大大提高了红杏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中干物质和糖的积累,调节酸糖比,降低酸度,提高含糖量,同时Vc含量也有显著提高,维持了良好的风味。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达18.12克/千克,大大增加了北寨红杏的含糖量。
土壤类型为淋溶褐土。土壤质地为轻壤,pH值5.4至6.8,土层厚度≥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5%。
生产情况
2016年北寨村已发展红杏种植基地1万余亩,年产量达到60万公斤左右。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