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火锅源于著名川菜砂锅鱼头,由此发展而来,在川西地区流传较广。以鲢鱼头配以多种辅料烹制而成,肉质滑嫩汤菜合一,鲜香味美,四季皆宜,老年人冬季食用更佳。
安西镇位于四川成都市新津县,在安西镇道与108国道新邛段相交处,有一大片鱼塘。方圆500余亩,此乃新津县渔场(位于安西镇铁溪村,建于1956年)与安西镇渔场。颇有名气的西南渔场(1980年交付县渔场,也于此地,渔场的鱼池四亩左右)池水清澈,树木、房舍、车辆、行人,其倒影清晰可见。池里的鱼儿成群结队追逐着,跳跃着,偶尔一声水响,乃鱼儿跳跃的击水声。随即荡起一圈圈波纹。每到秋季白鹤飞来,时而群飞,时而觅食,时而度步,时而呆立不动。宁静的夜晚,皓月当空,群星闪烁,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水色天光,融为一体,微风拂来,漾起叠波,星光跳跃,似顽童一般。渔场的周围则是农家小院,竹林掩舍、小桥流水、良田万顷。倘不是村舍所隔。极目眺望、坦荡如砥、一碧千里。然阻隔、则呈乡村特色之浓。显天然公园之味,有心旷神怡之感。此乃川西平原上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风景,巴蜀鱼头火锅则诞生于此。
诞生
说起鱼头火锅的诞生得从唐友清谈起。唐何许人也?唐早年生活于大邑县唐场。现年66岁,1958年参加工作于新津县渔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唐等十余人奉县渔场领导分配至南河捕鱼。然捕鱼生活条件十分艰辛,晚上睡渔棚①、点油灯。至于一日三餐,乃于河坡上选择一处较平坦、干净的地方,三石顶锅,鱼儿现场,菜肴中占其主要。为其方便,常常煮好一锅鱼,无餐桌,大家围在锅旁,站着、蹲着,吃的津津有味。这样的日子持续十年之久。直至1982年,鱼塘实行体制改革。唐回到县渔场,承包二十多亩鱼塘,则巧在国道线旁。即时候,每到节假日,成都市周边的市民为调节生活,放松精神,带着家人,到唐承包的鱼塘垂钓②。唐好客,热情,常请他们一同就餐,主肴乃鱼火锅。大家都觉得很美味,餐后,人们适当的付了一些钱,唐未收,但好意难却,终究还是收下了,这样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开了,慢慢的垂钓、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唐家人商议,决定开设餐饮,特色菜鱼头火锅,附加垂钓,歌舞,使餐馆娱乐融为一体,取名为“月亮湖”。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三、四平方米,扩建到一千五百米,内设餐厅,垂钓位、歌舞厅、规模可谓大也,员工发展到20多人,顾客爆满,最多达三百多人,餐位不够,则排队轮流就餐,就连著名影星刘德一先生也慕名前来,有位成都学者赞叹道:“品尝八方味、唯独鱼火锅。”这位学者给了“月亮湖”鱼火锅极高的评价。就在唐鱼火锅开业的当年,原一同打渔的好友郑邦军也仿效开业,取名“郑大娘鱼头火锅店”。其味,生意与“月亮湖”并驾齐驱。这时期两火锅店堪称安西双壁。二火锅店开业期间,部分员工受其影响,暗中偷经学艺,于1998年前后辞职至外地,自立门户,陆陆续续办起鱼头火锅店,大邑,蒲江、双流、成都等地遍及八方,有的甚至打出“新津鱼火锅”,“安西鱼火锅”的招牌。
发展
鱼头火锅店发展颇快,相继增添了唐三鱼火锅,老魏鱼火锅、雅卓鱼火锅、晏家园鱼火锅等,至2001年,鱼头火锅一个接一个足有十多家,由此,安西镇政府配合新津河鲜美食节,隆重推出“鱼头火锅”这一美食,并打出品牌,即“鱼头火锅一条街”,传名甚广。每天来这里消费的顾客日益增多,特别是节假日,更是热闹非凡。人们在此品鱼头火锅之味,赏渔场之景,醉歌舞之乐,享垂钓之趣。
安西镇“鱼头火锅一条街”有员工近百人。2008年总产值达550万元,为国家创利税22万元。
注:①渔棚——竹子撑起,拱形。上面左右用蔑垫覆盖,遮风避雨,前后有门帘,便于人进出。渔棚一般一米左右,长2米,宽1米。
②垂钓——顾客至鱼塘垂钓,所钓的鱼归顾客所有,但价格比市场价格稍微高些
鱼头火锅的由来
“喳闹鱼头”,其名也怪、其味也鲜,原来其中有一段故事:
清末,川东小镇“干坡”。
一日来了位重庆客,在街中秦师傅火锅小店歇脚。客带了3条鱼,说从重庆长寿湖钓得。干坡无河无湖,交通也极为不便,很少吃鱼。秦师傅问客愿否将鱼以火锅烹制而食,客亦从未有此体验,欣然同意。
客与秦师傅共尝调味之鱼,不禁连声说“好!好!尤其是鱼头最好!”
于是,秦师傅与客达成一项合作:即客保证长寿鱼供货,秦师傅店中增加特色鱼火锅。
新品种正式开张,小镇好吃嘴们来品尝,秦师傅殷勤不断、喋喋不休介绍此鱼特别是鱼头味极鲜美又有健身补体功效。逐渐,一传十、十传百,镇上皆呼其为“喳闹鱼头”。
民国抗战时期,“喳闹鱼头”因秦师傅之徒被抓壮丁而不幸失传,埋没尘封至本世纪初。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是3
- 不是1
- 不清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