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股弦又名南柳子腔、四根弦,19世纪初,四股弦由山东临清传入馆陶,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不断取长补短,并吸收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馆陶四股弦。
馆陶四股弦的曲牌主要有:《打水牌》、《行路牌》、《五六五》、《大接驾》、《备马令》、《锯大缸》等。其唱腔悠长流畅、通俗委婉,语言含蓄幽默,至今还流传着:“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谣。
馆陶四股弦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多为馆陶地方口语,富有浓厚的馆陶乡土气味。常有馆陶地方土语杂糅其间,具有农村生活气息。文字绝少有人加工,因之有些戏文较粗糙。百余年来,艺人们为四股弦留下了100多部剧目,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剧目有:《小姑贤》、《状元跪楼》、《清官断》、《祭塔》、《田二洪开店》等。
馆陶四股弦作为传统戏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推进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等交界地区的传统戏剧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2007年7月2日省政府公布魏县、肥乡县、馆陶县的四股弦为冀南四股弦,入选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传统戏剧类别,序号为29,编号为Ⅳ—2。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河北邯郸魏县、肥乡县、馆陶县的冀南四股弦与河北邢台巨鹿县的四股弦合并为四股弦,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传统戏剧类别,序号为695,编号为Ⅳ—94;现邯郸市的魏县文化馆、馆陶县文化馆、肥乡区文化馆均为四股弦(冀南四股弦)保护单位。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