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黄小米,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泽州黄小米种植区域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741米,适宜谷子生长。泽州黄小米,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色泽金黄、颗粒圆满、晶莹明亮、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可口。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泽州黄小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泽州黄小米,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色泽金黄、颗粒圆满、晶莹明亮、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可口。
营养价值
泽州黄小米营养丰富,蛋白质9.0%-11.3%,脂肪2.0%-3.2%,直链淀粉18%-23%,千粒重2.6克-2.9克,铁20-21.24毫克/千克,锌和钙含量也很丰富。小米熬粥后,色泽金黄,汤汁浓稠,具有和胃安眠等功效,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滋补粥品。泽州黄小米尤其适合做小米焖饭,由于泽州黄小米千粒重较高,颗粒大,做成的小米焖饭质地松散、颗粒晶莹、色泽金黄、营养丰富、吃着爽口,闻着香甜。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高都镇地质环境主要以山区丘陵为主,地貌呈黄土高原和褶皱山板相间分布,具有山地、丘陵、平川区等多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北高南低波浪式的地貌景观。产品主要种植区为丘陵地貌,土壤类型为红粘土,pH>7.5,土壤达到二级标准,各项指标完全符合食品行业设置标准。
水文情况
丹河古称源泽水、泫水,是沁河重要支流,晋城市境内第二条大河。丹河发源于高平市赵庄丹朱岭,流经晋城市鲁村、北义城、高都、金村、柳树口、南河西等乡镇,由北向南穿境而过,入河南省后注入沁河。全长121.5公里。有众多支流汇入。河床宽约100米,流域面积2949平方公里。
距泽州黄小米种植区域最近的河流为老南河,老南河属于丹河小支流,发源于大兴村附近,西南流经10千米后于水东桥下游汇入丹河。老南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雨雪季节有短暂径流。本项目主要种植区地下水资源充沛,无色、无臭、无味。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泽州黄小米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气候情况
泽州黄小米种植区域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741米。年平均气温10℃-11℃,全镇多年无霜期192.6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 。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康熙字典》的总裁官陈廷敬系泽州人,将乡米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见米色金黄,食之香甜,即赐名“泽州香”,并列为贡品。群众在交易中则称“泽州黄”。
2010年,多家媒体对泽州县鲁村小米进行报道。
2018年,泽州县成立谷子种植合作社。
生产情况
2012年,沁州黄小米的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了6万亩,带动2.6万多农户,户均收入3000元。
2017年,晋城市泽州县黄小米种植总面积为666公顷,产值在5000吨左右。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