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暗藏门——佛汉拳,早年传播不广,是流传于冀鲁豫一带的稀有拳种。佛汉拳内容丰富,极具特色。习练形式以对打为主,有对打捶七十二路,同时还有九弓架子三正式、平四功(内功十三式)、铁爪功(盘手功)、拳法有八门八式、一式有三化,一化变三打,二十四式化打、七十二手、三十六腿、以及内功心法,拳法拳论等。
佛汉拳朴实无华,不尚花架,重养身,善技击。依循佛、道、儒三家文化,兼具内外两家武功精华,既有少林拳手占当央,直取快攻,出手不见手,打人不露形的特点,也有内家拳的阴阳变化,刚柔相济,圆活完整,借力打力的特点。讲求法无定法,随势而变,应感而发,自然而然,独具风格。內中有深奥的拳理心法,高级的神功妙技,变化莫测,威力无穷。
传世源流
据传,佛汉拳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年间,天竺僧人菩提达摩东游汉土,入住少林寺,将佛法与武功传与少林寺僧人。武功为少林寺镇山之宝,历代为少林寺高僧秘密传习,不轻易外传,因此被称为“少林暗藏门”。有诗为证:“佛汉本是暗藏门,大通年间种的根,神功留传少林寺,暗藏寺中少人闻。” “初祖传下卫身法,绘图少林习壁纳,千古妙术遗千古,佛门暗藏佛汉家”。
据记载,清道光年间,少林寺“有大和尚法号修文者,主方丈,俗家徐姓,道术极高,慧谈无穷,卫身妙技七二三八佛汉拳术,四九兼通。”所以说佛汉拳是徐修文和尚继承了暗藏门武功,又采内外诸家之长而创立。徐修文师祖应该是佛汉拳的真正创始人。
咸丰年间,徐师祖将佛汉拳首传于俗家弟子贾云路,从此,佛汉拳才得以流传民间。最初只流传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现已传播至国内外。 传承代次二十字:
内出山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礼多,君猷民则安。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是2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