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享有盛名。
书画装裱,又称裱画或修裱,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南宋建立后,手工艺人南迁,书画装裱逐渐在苏州扎根并进一步发展传承,形成了“苏派”系,以“平挺柔软光滑、镶料配色素洁淡雅、装制贴切、整旧得法”而驰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明清以来,因谋生需要,许多丹阳人在上海苏州从事书画装裱,尤以窦氏、洪氏有名,窦翔云、洪秋声为其中代表,已传承百年左右。窦治荣在号称苏派装裱“手卷大王”窦翔云引领下拜师刘定之学习书画装裱,与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等大师相熟为友。公私合营后刘窦师徒二人加入上海博物馆书画装裱组。上世纪七十年代,窦治荣以高超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两次抢修长沙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在内的20多件文物。后其建议在家乡丹阳河阳成立丹阳第一家裱画厂,亲任技术指导,为丹阳书画装裱行业兴起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了大量优秀装裱人才,丹阳因此成为苏派装裱行业的重要城市之一。
“苏裱”大家刘定之是丹阳近邻的句容人,是“集雅轩”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上的后起之秀,有“装潢圣手”之誉。河阳马陵窦湖村的窦翔云与同乡洪秋声到上海刘定之装裱店学习装裱,有“手卷大王”之誉。“文革”中,下乡知青贺一民学习、继承了窦翔云的衣钵,成为“苏裱”技艺上的后起之秀。1983年,刘忠俊到园林书画社,师从贺一民,大胆汲取“苏裱”技艺的精华,又大胆舍弃,博综而约取。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传统+现代科技”裱工精湛,将现代美学观念满足社会审美的多样性需求。装裱修复技艺“致力于毫芒微渺之间”,得到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书画界的认可。 刘忠俊是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获镇江市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