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的获嘉烧饼以经济实惠,口味好深受消费者喜欢。获嘉烧饼是在结合新乡的本土烧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制而成,秘制配方发酵,涂上特制油酥,烤制后,色泽金黄,层次分明,油而不腻,香气四溢。
据《获嘉县村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获嘉县大水淹境,十户九死,有山西移民达此定居,也就是现在获嘉县中和镇的大官庄村;其中有个老奶奶,孤苦伶仃一个人,被善良的村民们帮衬,在村里安顿下来,给她拿来家里仅有的食物和衣服,老奶奶非常感激,对村民千恩万谢。
不久,宰辅大人下乡察视,经过坐落于矮河堤两岸的荒破小村,竟无人知晓所居地名也。宰辅大人立即挥毫,称为“三岔口”。由于其忙碌一天以后饥肠辘辘,饥饿难忍,便进村来到老奶奶家中寻些吃的。老人家别无他物,只好借了邻居一点好面,放了油、盐,没有菜,将仅有的一些芝麻粘上去,放到火上烤烤,不料宰辅大人吃了以后赞不绝口。
第二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老奶奶就用这个方法做烧饼给大家吃,慢慢的人们都知道这种食物味道好,就流传下来,成了中和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后来,清朝康熙皇帝微服私访路过中和镇,在此暂住时吃到了这种面饼,大赞曰“天下美味”。因为它的制作炊具为火炉,故赐名“烧饼”,并赏赐随从人员一同分享,“中和烧饼”因此扬名。
康熙皇帝走后,部分侍从因种种原因留了下来,有的后来做了大官,所以村里人觉得“三岔口”不雅,于是缔结官绅商议,以大官人居住而夸耀,遂更名曰“大官庄”。而与之相邻不到一公里的村子,因为出的官员没有大官庄的级别高,久而久之便被唤作“小官庄”。
油酥的香味、芝麻的芬芳,还有油酥和葱花,经过电烤炉高温的炙烤,原本雪白、貌不惊人的面剂就变成了香酥可口,一面沾满芝麻的金黄的烧饼,四周的空气里也弥散着浓浓的香气,
这样的烧饼吃起来劲道、有嚼劲,面香味比较明显,满足了人们低油低脂的需要,不过需要趁热吃,或者搭配剁牛肉才会更爽。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是8
- 不是
- 不清楚